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急诊与灾难医学专科联盟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举行

2020-12-01

    近日,2020年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急诊与灾难医学专科联盟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山急诊与灾难医学专科联盟高峰论坛举行,大会吸引众多海内外急诊专家汇聚一堂,是广东省急诊医学界的盛会。
    急诊疾病管理高峰论坛作为大会分论坛之一,邀请到了德、澳、中国台湾及广东的急诊专家共同参与。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詹红教授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卢建华教授主持下,来自各国及地区的专家们围绕心梗诊疗优化,急诊MDT协作,脓毒症管理,医学大数据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其中,由台湾国立医科大学急诊医学部李建璋教授带来的《脓毒症大数据研究》,分享了医学大数据对于脓毒症管理的指导价值。李教授详细阐述了急诊医学大数据的来源,模型构建及分析方式,强调在大数据中挖掘医学价值才是对于急诊医学的本源回归。同时在脓毒症这个领域,他和他的团队利用数学工具构建一个预测数据模型来增加诊断率以及降低死亡率,为我们传递了来自宝岛台湾的宝贵经验。



    澳大利亚皇家阿德莱德医院急诊科Cynthia博士分享课题《RAPID TnT试验报告和南澳大利亚急诊科概览》。她从急诊科的规划出发,强调合理的空间布局与优良硬件设备将会极大地优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病人的诊疗流程,并主张新一代急诊科的设计应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医疗价值及治疗效率的最大化。Cynthia博士作为Rapid TNT多中心研究的首席研究员,谈到其研究结果显示hs-TNT 0/1h 分诊将极大改善急性冠脉综合症病人的预后,提高诊疗的科学性以及降低患者在急诊科停留的时间。随着患者后续检测的减少,也将显著减少医保负担。



    德国夏瑞蒂医科大学急诊医学部Martin教授,分享了《急诊以及急救实践中的多学科诊疗-欧洲经验》。Martin教授对比了德国夏瑞蒂医科大学急诊科与巴黎圣安东医院急诊科在科室建设中的“大同”与“小异”,也强调应以诊疗效率最优化为前提,构建急诊科的空间布局与人员布局,并且利用昏迷与卒中两个急诊科“常见重症”,阐述了警戒状态下德国急诊科的医生募集方式与沟通协作流程,其生动的描述将听众带回到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并深刻意识患者康复的希望来自于规范科学的紧急响应流程。Martin教授谈到急诊医生其实是卒中主治医师,应充分发挥自己快速响应,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的属性。最后,我们也看到德国区域性移动卒中小组利用其精良的装备,在院前诊断与治疗发挥了关键作用,使我们意识到我国医疗仍需要继续吸取国外先进经验,才能进一步完善自身水平,带给患者最好的诊疗体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詹红教授分享了《未来已来-急诊快速诊断系统跨院区联网》,谈到信息化POCT管理对于提高急诊科诊疗效率的作用。詹教授谈到对于分布不同区域POCT进行统一管理,不仅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精确性,还可尽早对病人进行分诊。詹教授也通过TNT PreHAP研究的详细分析,强调了从院前急救开始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将极大地提高患者的诊断率与治疗效果。PCOT信息化管理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急诊医疗向国际先进的理念靠近,以病人为中心以及科室中心化管理的理念。
    最后,两位主席对今天的会议内容做了详细点评和讨论,目前中国有数百家医院都面临急诊科升级改造的需求,但由于缺乏明确和统一的标准,如何将急诊科合理规划和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适应未来发展和需求的先进急诊急救平台,一直是困扰众多急诊科主任的难题,今天通过台湾、澳大利亚和德国的三位专家分享了当地的宝贵经验,期待很快能将这些内容推向全国。(急诊科)